宜春管理中心扎实推进汛期准备工作
中国网(通讯员 周昊翔 刘红芳)近日,江西部分地区持续降雨天气,给高速公路安全运营管理带来挑战。宜春管理中心高度重视,通过强化巡查排险、科技赋能监测、完善应急机制等举措,织密防汛“安全网”,全力保障辖区高速公路安全畅通。
打好防汛“主动仗”
启动“2025年隐患排查及汛前防汛工作”专项行动,组织养护、路产等多部门联合排查隐患。结合路段情况、以往养护经验,划分多个重点巡查区域,采用“车巡+步巡”组合方式开展巡查,尤其加强对重点隐患观测点、昌金改扩建路段、长大桥梁、长大下坡、连续上坡、高边坡等重点区域进行排查,对易发生自然灾害和交通事故的危险路段及时设置安全警示标志,确保通行安全。对发现的隐患问题进行登记造册,建立“一患一档”动态台账。累计发现并修复路面病害63处,清理边沟淤积78公里,修复失效标志标牌45块,组建10余支应急抢险队,实行24小时值班备勤,确保关键时刻“拉得出、顶得上”。
织密监测“智慧网”
“无人机已抵达S81修大高速K85边坡,画面显示排水沟无淤堵,目前边坡结构稳定。”近日,巡查人员通过无人机远程传回的实时影像,配合“坡长”责任清单,快速研判风险。针对山区路段地形复杂、人工巡查效率低的问题,宜春管理中心积极发挥“四长制”中的“路长”“坡长”“隧长”“桥长”核心作用,创新采用“空中无人机+地面巡查车+固定监测点”三位一体监测模式,形成“四长统筹、数据联动、全域覆盖”的立体巡查体系,对沿线重要构造物实施全天候、多角度巡查,确保隐患“早发现、早干预”。
拧紧防汛“责任链”
为提升应急处置效能,宜春管理中心与气象、交警等部门建立联勤联动机制,形成“隧道综合应急舱+移动车辆救援应急舱+综合服务站”的多方保障网格,实现信息共享、资源互通与快速调度。移动车辆救援应急舱不仅存储了防汛物资,还能作为临时指挥点,大幅提升“15分钟应急响应圈”的实战能力。此外,依托16个综合服务站+41个便民服务点将服务功能前置,延伸至高速公路沿线,免费给司乘人员提供热水及路况咨询等便民服务,持续擦亮“高速映山红”服务品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