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韵新承,青春践行:川农学子探寻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之路
为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大关于“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相关要求,寒假期间,四川农业大学人文学院“古韵绵长·国学流芳”实践团313名同学共23支团队深入全国多地开展“争做文化传承推动者”主题实践活动,依托“国学冬令营”“草本智慧行”“古韵寻踪行”特色板块,通过以传统文化为核心的知识盛宴,推动传统文化的传播与认同,取得丰硕成果。
国学冬令营:以青春活力助力乡村传统文化教育
寒假期间,实践团14支团队联合共青团天全县委、雅安市天全县文化体育和旅游局、天全县关心下一代委员会、实践地各乡镇人民政府,走进雅安市天全县的十四个乡村文化站,围绕“剪纸”“漆扇”“皮影”“中医”“书法”等传统文化,在乡村播撒下国学的种子。
各团队围绕既定课程,认真开展冬令营,充分展现团队特色:红岩村“红岩冬梦小队”组织小朋友们制作中国结,在一针一线中寄托美好祝愿;兴业乡“‘彝’见新叶”小队结合新春佳节,带领小朋友们学习剪纸技艺,于雕、镂、剔、剪之中感受新年气氛……
图为兴业乡小朋友们制作蛇年专属剪纸
草本智慧行:以青年力量助推中医非遗文化传承
除乡村传统文化教育外,实践团队以四川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南部杜氏中医为重点研究对象,致力于传承弘扬非遗文化。
寒假期间,学院党委办公室老师陈敏带队前往四川南充市南部杜邦乾中医门诊开展“草本智慧行·探寻中医文化魅力”主题活动,并就杜氏中医发展历程、中医文化成就与困境、中医与现代产业融合等方面对南部杜氏中医非遗传承人杜仕文及其团队展开采访。
据杜仕文介绍,杜氏中医起源于清朝中晚期,历经一百九十余年,传承八代,先后入选县、市、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杜仕文指出,当前中医药行业受重视程度有待提高,行业内部要坚定文化自信,加强研究继承,建立完善培养管理体系,加大文化宣传力度,更新大众认知。
在文化传承与创新方面,杜仕文介绍了其团队研发的特色中医产品——元气五福茶,该产品融合珍贵中药材与杜氏秘方,兼顾药效与口感,是传统中医与当代养生理念结合的典范。团队指导老师陈敏表示,中医文化是我们民族文化的瑰宝,学院将通过社会实践宣讲、大学生创新创业等形式,助力中医文化及产品传播。
图为杜邦乾、杜仕文两位医师于诊所内问诊
访谈结束后,团队内部及时整理相关资料,多个小队依靠资料开展中医主题宣讲8班次,有效促进了中医文化宣传。
图为实践小队前往当地社区宣讲中医文化
古韵寻踪行:学子返乡探索家乡传统文化气息
返乡探索传统文化魅力也是“古韵绵长·国学流芳”实践团的重点实践方向。多支小队回到家乡,通过参观、体验等形式,挖掘当地突出传统文化,助力文化传播。
“陶源古韵探索队”奔赴四川省荣县双龙陶业有限公司,亲身走进土陶制作的每一个环节,并与双龙陶业有限公司相关负责人进行交流,进一步了解到土陶产业的发展现状;“沐韵献礼队”前往广元市参加由广元市汉文化协会等组织联合举办的“新春汉文化游园活动”,在活动中参观了“汉服汉礼讲解”“洞箫演奏”“宋时四雅之篆香”等环节,并与广元博约书院合作完成“迎新送福”写春联活动,在实践中感受到中国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
图为实践团队参观汉礼分享活动
传承古韵,续写新篇:川农学子始终不渝向前
无论是深入乡村的文化宣讲,还是返家乡的非遗体验,各团队都在不同形式中实现了同一个目标——传承与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实践期间,川农学子们不仅锻炼了自身能力,更肩负起了文化传承的责任,展现了当代青年朝气蓬勃的精神面貌。实践团队负责人薛圣扬表示,在传承与创新的接力中,“古韵绵长·国学流芳”实践团将进一步用实际行动诠释这一使命,在新时代新的道路上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复兴与发展贡献新的力量。(通讯员:赵凯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