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远县孔田镇:聚焦“农综改”,激活新动能
中国网(通讯员 黄剑源)近年来,江西省赣州市安远县孔田镇下魏村坚持“以党建统揽全局,以发展凝聚民心”思路,依托产业和资源优势,以农综改为牵引、深化改革为动力、体制机制创新为突破口,将生产要素集成、农业结构重塑、农事服务增效作为抓手,围绕“六个农”开展“两托三统”农业社会化服务,探索走出了一条农业现代化发展的“下魏路径”,激活了“三农”高质量发展一池春水,释放了乡村振兴新动能。
改革领航,夯实产业发展新本底
孔田镇下魏村坚持以党建带社建“县乡村联动、两个社融合”综合改革试点为主抓手,持续推进农村综合性改革试点试验工作,建立“党支部+合作社+基地+农户”合作带动机制,农户通过土地入股、租赁方式,把资源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实现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双提升。
一是改革创新发展机制。实现村民增收是农村综合性改革试点试验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下魏村将村集体经济股份合作社与村供销社统一运营、统筹发展,村党支部书记担任村供销合作社负责人,村干部到村供销社任职,打通村“两委”干部与供销社人员双向流动机制,并吸纳致富能人、乡土人才等为社员,逐步形成以村级党组织为核心、村集体经济股份合作社为支撑、村供销社为载体、农民群众为主体的基层组织体系。同时注重典型示范,从供销合作社骨干成员、种养大户中培养发展党员,以产业为纽带把党员致富能手组织起来,建立“一业一联、一户一带”帮带管理体系,提高农户生产经营管理能力,为下魏创新发展注入更多新鲜活力。2024年3月,下魏村进行了创收分红,其中最高分红为21100元、最低分红为851元,共计分红62187元,切实让村民尝到了“甜头”。二是搭建产销一体链条。为提高农户种粮积极性,通过积极争取,2023年孔田镇为农服务中心成功落户下魏村。该项目是孔田镇农村综合性改革试点试验项目之一,总投资80万元,其着力探索了粮食生产集采集配、产销一体化的经营模式,提供覆盖耕、种、管、收农业生产全流程服务,已于2023年11月竣工交付使用。其中下魏村供销合作社入股30%,可很好辐射带动下魏发展,为种粮户降低10%左右的农资购买成本、10%-15%的农机作业成本,节约农业生产成本约90元/亩,有效解决农业投入成本高、种粮收益低的问题。三是激发发展乘数效应。下魏村在为农户推广优质稻种的基础上,组建了一支6人的农业服务队,充分发挥供销服务队和农业机械作业优势,将统一供种、统一育秧、统一机插作业服务连为一体,实现全程机械化的标准化、规模化种植,为实现“多种粮、种好粮”奠定坚实基础。
因地制宜,挖掘土地盘活新途径
孔田镇下魏村充分挖掘发展潜能,高标准谋划并实施农民持续增收项目,结合高标准农田建设,通过项目带动,解决土地“分散化、碎片化”制约产业发展难题,“唤醒”撂荒地,探索出一条可持续增收路径。
一是全域整治提升耕地。下魏村通过土地平整、修建排水设施、新建机耕道等措施,推进田块由零散到聚合,合并改造出集中连片的“高产田”,解决“田、水、路、机”的问题,使农田更加适合机械化耕作和规模化经营,形成“土地流转费+经营分红”利益分配机制,降低了生产成本,提高了种植效益。2023年,下魏村积极向上申请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将村里600亩农田打造成“田成方、渠成网、路相通、沟相连、旱能灌、涝能排”高标准农田,同步实施灌排设施和机耕道建设,大大提高了水稻种植机械化水平,让更多低质低效农田变为良田。2023年下魏村流转土地面积达1260余亩,其中820余亩由村供销合作社统一再发包给种植大户,土地收益达63万余元,其中农户田租收益58余万元,既解决了土地“分散化、碎片化”制约产业发展难题,又能让村民享受土地流转收益、基础设施配套等红利,让“家底”更厚实、“家业”更殷实。二是全域规划建设种植。通过土地流转、托管等方式,下魏村整合土地5千余亩,推行坡地区种植特色脐橙、平坦区开展稻油稻菜轮作的区域种植模式,发挥土地资源禀赋优势,重点发展水稻、脐橙、紫山药等特色产业,有效推动农业生产特色化、集约化、规模化发展。截至目前,建成富硒脐橙示范基地3200亩,种植富硒水稻1200余亩、紫山药60余亩。2023年,下魏村村集体经营性收入突破112万元。三是全域集成配置要素。下魏村科学调整种养结构,持续加强对产业发展的后续扶持,按照“主导产业提质、特色产业扩面、多元复合经营”的思路,结合综改项目重点扶持富硒水稻、脐橙、大棚蔬菜种植;林下经济等产业,实施三产融合项目,发展“互联网+现代农业”,培育产业自身盈利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并从发展农业生产服务业入手,采取“合作社+村+农户”形式从事农技服务、农资采购等业务,以有偿的服务方式增加集体经济收入,实现了农业生产服务和村集体经济协同发展、互助双赢的新局面,加快形成具有下魏特色的高效农业结构。
服务增效,培育经济增长新模式
乡村要振兴,产业必先行。下魏村紧抓“农综改”契机,以项目“造血”为重点,将推广土地“两托三管”服务作为加快乡村振兴的突破口,积极探索新途径、新模式。
一是提升土地托管实效。下魏村积极抢抓契机,积极探索整村土地托管新路径,采取“党组织+供销合作社+种植大户+加工(销售)企业”的方式,围绕农业生产“产前、产中、产后”各环节,通过集中种植、科学管理、统一经营,提供耕、种、收、管、售“一条龙”服务,让农民当起“甩手掌柜”。并大力发展订单种植,主动对接本县粮食贸易商、水稻制种公司开展粮食订单化生产,聘请技术人员驻地指导,强化技术管理,推进粮食“生产端”到“销售端”无缝对接,增加村粮食销售收入5万余元,促进粮食稳产、农业增效、农民增收。2023年,下魏村与种粮大户入股水稻置种222亩,经营收入达到63万元,种植户分红达5.36万元,实现了农户放心托管节本增效、社会化服务组织高效服务、村集体增加收入的“三方共赢”目标。二是做好富硒有机文章。为更好实现兴农助农,孔田镇根据土壤养分情况和种植需求,先后注入农综改资金200余万元,实施富硒土壤改良项目,将孔田镇太平村、下魏村等1000多亩土地进行改良,通过改变土壤理化特性,提高农田土壤中硒等微量元素含量,提升农产品的产量和质量。孔田镇下魏村抢抓此契机,做足“富硒”有机文章,围绕“硒+X”思路,着力打造了富硒脐橙、富硒大米、富硒紫山药、富硒蔬菜等产业,建立了千亩富硒水稻示范基地、千亩富硒脐橙示范基地和富硒紫山药示范基地,开发了富硒大米、富硒紫山药等富硒农产品,提高附加值,进一步提升孔田农产品的知名度和影响力。三是深化农旅特色融合。为延伸产业链、提升价值链,下魏村秉持“宜农则农、宜旅则旅”的原则,围绕“生态+融合+共享”的发展思路,将田园风光与农耕文化进行有效嫁接,导入富硒文化,以农文旅融合发展作为产业振兴的重要引擎,积极开发富硒餐饮、休闲采摘、农事体验等一系列乡村特色旅游项目。并大力推进下魏村“村庄果园化、果园规模化”建设,通过引导农户开办特产店、农家乐等,发展乡村旅游配套服务业,不仅让下魏“有景看”,更能“留得住”,让生态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实现农业产业化联合体、村集体和村民的多方共赢,打开富民兴村新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