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明学院文化传播学院团委以“三基色”绘“五育并举”育人新品牌

分享到:
链接已复制
当前位置: 首页 >

三明学院文化传播学院团委以“三基色”绘“五育并举”育人新品牌

2025-01-02 15:14

来源:中国网

分享到:
链接已复制
字体:

(通讯员:赖芯渝、王悦颖、叶姚、杨雪梅)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提出,要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五育并举”是全面发展的关键指引,文化传播学院团委始终坚持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以“红蓝绿”三基色为切入点,构建特色育人体系。红色铸魂、蓝色启智、绿色润心,三基色交织赋能“五育并举”育人新品牌,为学生成长成才铺就多彩之路。

一、以“红”铸魂,筑牢德育阵地

紧扣主题主线,推动思政教育走深走实。文化传播学院团委坚持“立德树人”的核心理念,以德育心,强化思想铸魂,探索创新教育模式。学院团委以重大时间节点为契机,紧扣思想育人主题,开展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主题微团课、团干部上讲台等主题教育活动130余次,举办党建引领、学风建设、防诈骗知识等主题学习活动80余场。

增强宣传引领,推动理论学习见行见效。文化传播学院团委依托全媒体矩阵传播,宣讲带动提升感召力。学院团委围绕“三全育人”“五育并举”“一站式社区”“时代新人铸魂工程”“法制宣传教育”等主题,总结凝练为典型经验,在中国网、中国教育报、新福建、三明新周报等平台共发表报道8篇;积极宣传学院动态,在文化传播学院官网、微信公众号推送优质稿件、推文等90余篇,围绕红色思政教育主题,在福建新闻联播、中国教育报、中国新闻网等省级以上平台文字、视频报道89次,向校各媒体平台推送优质稿件、推文等50余篇。

二、以“蓝”启智,提升智育水平 

加强学风建设,彰显智育成效。文化传播学院团委以“蓝”为智育底色,多维度提升学生智育水平。采用线上线下“双线并举”的形式,开展专业教育、考风考纪、诚信教育等有关学风建设主题班会60余场。一年来,学院团委积极配合以督导教师、任课教师、辅导员、学风督导队、副班长形成闭环联动的课堂督察,学生骨干队伍累计开展200余次督察工作,持续推动教学秩序的优化和学风建设的深入开展,促使同学们课堂出勤率、前排率、抬头率大大提升,通旷课率同比下降约为25.37%,迟到率同比下降约为14.63%。一系列举措成效初显,学生成果不断涌现,吴泽宇、黄秋韵获“中国大学生自强之星”奖学金;今年,黄秋韵荣获全国第十八届“大学生年度人物”入围推荐人选,唐诗怡获福建省推荐“中国大学生自强之星”奖学金,推荐评选国家奖学金3人、国家励志奖学金49人。

三、以“绿”润心,绘就体美劳画卷

以体强心,塑造强健体魄。文化传播学院团委重视学生体育健康教育,秉持着“健康第一,全面发展”的教育理念,通过动员全院学生参与飞盘、健美操、太极拳等丰富多彩体育课堂,致力于为学生营造良好的体育锻炼氛围。院团委积极组织开展院运动会,并在今年校运会中取得显著成果,学生团体总分由19分上升至64分,实现了3倍增长;排名由倒数上升至全校第七。

以美育心,陶冶高尚情操。院团委注重发挥学生“写、讲、拍”专业优势,文化传播学院学生在“笔墨中国”汉字书写大赛中荣获多项奖项,连续3年省级获奖人数约占福建省1/2,国家级获奖人数约占福建省1/3。发扬学生写作特长,组织学生在学习强国、教育部“中国大学生在线”等平台发表作品28篇。文化传播学院学生荣获国家级奖项50项132人次,省级奖项73项176人次。

以劳建心,锤炼意志品格。院团委积极探索劳动教育新模式,构建校内外结合的劳动实践体系,推动校地协调多元助力共建,依托劳动基地、卫生包干、主题讲座、校园清扫等形式累计开展劳动教育88场,活动参与人次达16605人,围绕“青春萤火学堂”教育关爱帮扶活动,与宁化县民族学校、江滨社区、东霞社区等单位协同共建,扎实开展东霞社区义务家教、“三色四点半”等志愿服务活动106场,覆盖人数超1960人次,累计志愿服务时长达5234.39小时。院团委肖雄老师及时总结劳动育人经验,其撰写的《发挥专业优势补“短板”让脑力劳动教育“活”起来》荣获福建省高等学校思想政治教育研究会2024年优秀工作案例二等奖。今年以来,广泛组织学生积极参与寒暑期社会实践、“三下乡”、“返家乡”、“扬帆计划”等实践活动,并组建21支实践队伍,实践过程受到校内外媒体报道76次,荣获省级社会实践优秀成果1个、省级社会实践优秀团队1支,省级社会实践先进个人3人。

三明学院文化传播院团委扎实推进三基色赋能“五育并举”育人工作,通过构建全员全过程全方位的“三全育人”协作联动机制,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持续打造高质量教育生态,为培养新时代复合型人才筑牢根基。

未来,文化传播学院团委将继续深化改革创新,秉持“五育并举”的理念,深度挖掘三基色的丰富内涵,擦亮“红、绿、蓝”育人品牌,构建“三基色”育人体系,持续为学生搭建全面发展的广阔平台,进一步为学生发展蓄能增量,推动学院“五育并举”育人新高地建设。

【责任编辑:刘斐】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