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富龙释读东坡古籍:明代闵凌套印刻本东坡《易传》题跋
东坡典籍里的“文化”系列连载:
听中医专家王富龙讲他与中医典籍和东坡文献的故事
明代成化、弘治年间刻本《苏文忠公集》释读
《三苏先生文粹》明代嘉靖刻本,杨康年批跋孤本秘籍
王富龙释读东坡古籍:康熙宋荦刻本《施注苏诗》莫友芝批校孤本秘籍
王富龙释读东坡古籍:明代汲古阁刻本《东坡题跋》顾苓批校孤本秘籍
王富龙释读东坡古籍:苏轼谪居海南期间第一首五言诗校勘小议
王富龙释读东坡古籍:词学大师龙榆生先生、黄裳先生批校《东坡乐府笺》题跋
此部《易传》是苏轼解读《周易》之作,全书共八卷。卷一至卷三释上经,卷四至卷六释下经,卷七和卷八释《系辞传》《说卦传》《序卦传》《杂卦传》,后附王輔嗣論一卷。
此书开本:高为26厘米,宽17.5厘米,八行十八字,白口四周单边。初刊初印,写刻朱评,套色精准艷麗,为明代閔凌刻套印之精品代表。
此部《易传》为明万历年间闵凌套印刊本。惜存舊裝首冊,为卷1、卷2。原装未衬纸,品相保存上佳,虽存一册,甚是難得。首有朱印“易考”序和蘇文忠公本傳。
《易传》是书所見無多,僅中國人民大學圖書館、北京大學圖書館、山西省圖書館等數家公藏。
《易传》此书在《中國古籍善本總目》《第一批國家珍貴古籍》《第二批國家珍貴古籍名录》《明代閔凌刻套印本圖錄》等有著录。
苏轼(1037-1101)字子瞻,号东坡居士,眉州眉山人。唐宋八大家之一,是北宋时期著名政治家,文坛领袖,在诗、词、散文、书、画等方面取得极高的成就。苏轼亦善书,工于画,尤擅墨竹、怪石、枯木等。有诗文集《东坡七集》《苏文忠公集》、词集《东坡乐府》以及《东坡书传》等传世。
闵齐伋(1580年-?),字及武,号寓五、遇五,自署三山謏客、闵十二,乌程晟舍(今浙江省湖州市吴兴)人。中国明末出版家。
闵齐伋曾入国子监,家富资产,志趣博雅,好藏书、著述、刻书。万历、崇祯年间,闵齐伋以朱墨、红黑蓝三色或红黑蓝橙黛五色分别套印正文、批点、评注、插图,风行一时。
闵齐伋所刻多为经史子集四部经典,可考者34种,如《春秋左传》《周易本义》《诗经集传》《礼记集说》《老子道德经》等。吴兴闵氏、凌濛初皆为吴兴望族,两家共刻印百余种套印书籍,“闵刻”“凌刻”齐驱并驾。“赤文绿字,玉质金镶”,以其独特的套版印刷名扬四海,为彩色复制技术创新与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
《易传》这部是苏东坡在海南完成的巨作,更是其思想的集大成者,犹如一颗稀世明珠,经明代闵凌套印后更显珍贵。红色套印的内容为明代闵齐伋和凌濛初编辑。请教了中国国家图书馆古籍馆研究馆员等专家印证。同时用焦焦竑辑,明万历三十九年顾氏刻本《东坡先生易传》比对,如明代闵凌套印本《周易》卷第一有朱墨套印,杨用修曰:“出则元亨处则利贞,贞元者出处之则也”。注杨自修为明代杨慎,杨慎,字用修。所以,朱墨套印等部分内容为明代闵齐伋和凌濛初编辑和整理。
此书辗转至今,仿若穿越时空的信使,携带着东坡先生,在那偏远南荒之地海南思索与感悟。那片当时被视为荒蛮之地,没有困住东坡的心灵,反而成为他深入探究《易传》里的宁静港湾。东坡在离开海南时留下一首诗“九死南荒吾不恨,兹游奇绝冠平时”。他以旷达的心境,在困境之中仰望宇宙苍穹,俯察世间万象,将对人生的理解、对天地大道的感悟融入对《周易》的阐释之中。闵凌套印本,则像是为这部巨著披上了一件精美的华服。每一页的文字,在套印的工艺下,更具层次感与艺术美感。这种工艺的运用,不仅仅是对书籍外观的美化,更是对东坡先生思想的敬重,使得每一个研读此书的人,在领略东坡智慧的同时,也能感受明代印刷艺术的魅力。
《东坡易传》为名家名著,传世典籍,稀世珍本。具有十分重要的文物价值和文献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