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宁:“法律诊所”化纠纷,广开妙方“治未病”邻

分享到:
链接已复制
当前位置: 首页 >

建宁:“法律诊所”化纠纷,广开妙方“治未病”邻

2024-09-27 11:20

分享到:
链接已复制
字体:

诉源治理是社会基层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的生动实践,是提升社会治理效能的重要方式。建宁法院坚持把非诉讼纠纷解决机制挺在前面,推动矛盾纠纷源头化解。2022年4月,在县委政法委牵头下,成立全省首家公共法律服务共治中心,融合推进法律服务和诉源治理,着力破解基层法律服务供给不足、公共法律服务资源不充分的难题,以“不收费、短平快、效果好”的优势,打造成为群众家门口的“法律诊所”。

一站解纷,服务功能高度聚合

一杯清茶、温言劝解、高效解决、十分满意是共治中心的工作常态。

“这件事已经闹得我两个月不得安宁了,本来已经做好了打‘持久战’的准备,没想到棘手难题在这里竟然两天就顺利解决了!”牙医王某将一面印有“一心为民办实事情系百姓解民忧”的锦旗送到共治中心法官手中,激动道谢。

两天前,共治中心清晨的宁静被两人的争吵声打破。王某是一名诊所牙医,两个月前,张某因牙齿问题到王某的诊所接受种植牙手术,但手术以失败告终。王某虽有心和解且积极配合张某后续治疗并支付相关费用,但双方因赔偿金额协商不成而纠纷不断。

为避免诉讼程序给当事人带来处理时间长、费用高且程序繁琐等不利影响,法官一拿到双方证据材料,便快速厘清原委、分清责任,并紧紧抓住“赔偿费用”这一焦点,联合调解员一起“对症下药”。当天下午,双方就赔偿事项达成一致调解意见,并签署调解协议,法官立即对协议进行司法确认。至此,困扰双方多时的医患纠纷,仅在一个地方就完成了“调解、沟通、衔接、确认”全流程通办,一次性圆满解决。

共治中心深入推进诉源治理工作,坚持需求导向,构建一站式诉讼服务体系,将矛盾纠纷向引导和疏导端用力,集法律咨询援助、家事公益法律、营商环境法治保障、生态环境协同保护、诉源治理综合调度5项功能于一体,实现法律服务功能的高度聚合。2022年4月运行以来,共调处纠纷938件,平均周期仅3天。

机制保障,诉非衔接深度融合

建宁县地处福建省西北部,仅有执业律师4人,律师万人比0.28,远远低于平均水平,群众从外地获取法律服务不仅不方便而且服务费用较高。为解决县城执业律师和公共法律服务机构少,法律服务较为空白这一问题,中心坚持机制保障,制定《工作方案》《矛盾纠纷多元化解实施办法》等运行规则,构建以“人民调解+司法确认”为核心,行业调解、专业调解、律师调解等多元调解相结合的立体化诉非衔接诉源治理体系。

“我不知去哪咨询、请律师的费用也负担不起,十几年来,我一边租房一边维权,现在不花一分钱问题就解决了,心里十几年的石头终于落了地。”说起自家危房修复一事,建宁县居民倪某露出了笑容。

这些年倪某一直有件烦心事:2007年,某房地产公司在房产开发过程中,不慎导致倪某的房屋地基下陷、断裂倾斜,被鉴定为危房,不宜再居住,有家难回成了倪某的一块心病。

“我们接手后,立即联系房地产公司和县住建局及相关镇政府工作人员,通过人民调解为主、行业调解辅助的方式,共同确认危房责任问题。”建宁县公共法律服务共治中心副主任孔新光说道。

经过人民调解员和法官细致调查、耐心劝解、多方协调、释法明理,最终促成房地产公司同意帮助倪某将住房恢复原状。双方签署调解协议并进行司法确认,这起纠纷得以妥善化解。

中心建立“常驻+志愿”服务模式,选聘5名具有丰富调解经验的法官、退休政法干警常驻中心,并招募22名具有法律、心理或行业专业知识、熟悉社情民意的党员志愿者轮流值班,常态化开展法律服务共治工作。联动司法局、检察院等17家部门、9个乡镇及社工机构开展服务,在乡镇设立7个分站,搭建县乡村三级联动服务网络,将服务触角延伸至基层末梢。自建立以来,通过“人民调解+司法确认”模式调处矛盾纠纷共561件。

畅通渠道,法律资源优化整合

在一起异地金融借款合同纠纷案件中,由于借款人小谢常年在外务工,不便返回建宁,中派驻心法官与调解员通过人民法院在线调解平台顺利与其对接,进行线上调解,当天达成调解协议,为异地纠纷化解按下“加速键”。

“不跑一趟路,短短半小时就把问题当场解决了,这样的方式对我们异地务工人员来说真是太方便了!”小谢隔着手机屏幕连连点赞。

为保障信息化时代群众多元化司法服务需求得到满足,中心畅通坚持融合服务,立足公共法律服务综合枢纽职能,构建“线上+线下”立体解纷渠道。线上建设“法e民”智慧服务平台,与乡镇分站实时在线联动,开展线上咨询、远程调解、法信智答等服务130余人次,通过全流程线上方式调解案件109件,对接网格化服务管理系统、网上诉讼服务中心等信息平台,推动法律服务“一网通办”,真正实现“让数据多跑路,群众少跑腿”。

多元联动,基层共治协同配合

“幸好赶在春耕前解决了我们的难题,高标准农田才能够顺利改造完毕交给农户,如今这里130多亩土地都已经开始制种了。”今年7月,看着田块上绿意盈盈、长势喜人的种苗,建宁县濉溪镇水西村村委会主任笑容满面,与派驻中心法官分享心中喜悦。

2016年,聂建斌在水西村承租了一块土地,但因多种原因闲置未开发,导致该地块撂荒多年。去年,因农田改造规划征地涉及该农田,村委会要求与聂建斌解除土地租赁合同,收回该地块用于制种,但双方对解除合同一事一直未达成一致意见。

“考虑到案件涉及土地面积范围大、农田改造时间紧、中心调解人员对村情不熟悉等现实问题,我们多次联系当地村委会,进行背景摸排、实地勘察,认真寻找调解发力点,经过多番协商后确定了解除合同的金额和付款方式。”负责法官江元晖回忆。

共治中心主动融入基层社会治理大格局,联动109个人民调解组织和316名调解员,在程序流转、法律指导、诉调衔接、效力确认等方面互联互通,发挥人民调解“第一道防线”作用。对接综治办、村委会、网格员等力量,推动法律资源向乡村下沉,召开专题座谈会、答疑会12场次,提供法律咨询353件。开展“典”亮莲乡、与法“童”行等法治宣传9场次,营造尊法、学法、守法、用法的良好法治氛围。

“消未起之患、治未病之疾,医之于无事之前”。下一步,建宁法院将持续探索公共法律服务和诉源治理的新方法、新途径、新机制,提档升级法律服务共治品牌,加强多层次、高素质的调解人才队伍建设,加大中心宣介力度,让“遇事找中心、有矛盾纠纷找中心”成为群众共识,为乡村振兴战略实施、基层社会治理和建宁县全方位高质量发展筑牢法治屏障。


【责任编辑:刘斐】
返回顶部